當前位置:新聞資訊 > 印刷知識

雕版印刷與活版印刷術區別

發布日期:2024-6-27 16:16:47 訪問次數:378

活字印刷術作為中G的四大發明之一,比歐洲早400年,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拚到一起,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,避免出現版麵的不平。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,也在不斷地發展的。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,由於是統一鑄模,要比木活字精度高較多。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術就更加成熟了。



康乾用大套銅活字,印製了《古今圖書集成》,共計1000卷。乾隆用棗木活字印製了《武英殿聚珍叢書》,全書共計134種,這兩個在當時都屬於大工程。皇家都在使用,說明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。理論上活字印刷術操作靈活、成本低廉,但實際上,通過活字印刷的書籍隻占書籍總量的2%,大部分書籍還是通過雕版和手抄來完成的。活字印刷術處於一種被被邊緣化的感覺。


  在電視中我們可以看到,當年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時全是手抄的,事實上四庫全書就是手抄的。據統計,中G51%的的書籍就是手抄的,在明代文淵閣的藏書中,手抄版的數量要遠遠高於印製本,達到70%。這些超大型的書,由於需求量不大,手抄要比活字省時多。剩下47%的書籍應該是雕版印刷的,它主要用來印製那些書籍呢宋代的雕版印刷術也發展了頂峰,中G的古籍裏宋版書籍的收藏價值是較高的。在技術層麵上,活字印刷術就遠不如雕版精致、美觀,被邊緣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兒。


  如果我們要來印製儒生參加科舉都要用的四書五經,使用哪種方法是較合適的呢針對這種需求量較大的書籍,手抄肯定是不行的的,那隻能用活字或者雕版,那我們就都來用一下,看哪種比較合適。一塊雕版的使用壽命三萬次,印刷完一版後,可以洗刷幹淨、風幹,等待下一次的使用,無需排版終身隻需一次刻板。如果是用活字就需要每次印刷前進行排版、核對,印完了需要把版拆掉,再把活字歸位。單比較這個過程,活字印刷的成本好像低一點,但接下來的才是關鍵。


  活字印刷要排版,排完版還要校對,印完了這次還要把版拆掉,要把一個(ge) 個(ge) 活字歸位。然後什麽(me) 時候要印了,還要再次排版,排完版還要再次校對。但是排版得需要識字的人,可是在古代,識字人都是為(wei) 了科舉(ju) ,隻有那種連私塾都幹不了的人,才來幹排版。事實上,那時候較少有讀書(shu) 人能放下身段在幹這個(ge) 工作,畢竟萬(wan) 般皆下品惟有讀書(shu) 高,他打心眼裏看不起這個(ge) 行業(ye) 。而雕版就不一樣了,他不需要雕版工人識字,在雕版工人眼裏每一個(ge) 字就是一幅畫,隻要雕刻出來就可以了,幹這個(ge) 的人多還工錢少。從(cong) 經濟效益這方麵,活字又敗給雕版印刷。


     武漢代金券印刷,現金劵印刷,华体会签约ac米兰,华体会会员登录界面。如有疑問,請聯係我們(men) 澤雅印刷包裝公司洽談。


二維碼
微信

微信號:18995659315

QQ
電話
15002718315
郵件
755348315@qq.com
地址
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聯峰大廈
頂部